讲座简讯丨浙江大学沈炼之史学讲座第91讲:实践中世纪古文字学和古书学:一次线上对谈
讲座简介
2021年12月3日星期五晚,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陈志坚教授和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化学院吕珊珊老师应浙江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邀请,做“实践中世纪古文字学和古书”线上讲座(沈炼之史学讲座第九十一讲),陈志坚教授的报告主题为“《中世纪古文书学》课程教学心得”;吕珊珊老师的报告主题为“在法国学习中世纪古文字学和抄本学”。讲座由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刘寅老师主持。
讲座内容
讲座伊始,陈志坚教授介绍了自己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两种主要手写文献,抄本(codex)与文书(diploma),抄本以折子为基本单位;文书则一般为单页皮纸,是依据特定样式做成的可资证明权属的文书,可官可私。其后陈教授介绍了自己研究中世纪古文书学的源起。研究中遇到的手写文献一般需要转写为流畅阅读的文本,从而进行再利用,这就使得对于古文字学、抄本学以及古文书学的研究尤为必要。这些学问不仅具有辅助学科的价值,使中世纪史领域的研究者具备释读此类文献的能力;同时其本身也涵盖诸多分支和领域,值得研究。陈教授认为除了文本本身蕴含的信息,文字之外也有很多信息,如字体流行的年代、区域、字体的杂交,以及书写方式等都包含了大量的信息。陈志坚教授通过展示两幅课程脑图,向大家解说中世纪古文书学的几个大系,包括罗马后期字体大系、海岛字体大系、加洛林与早期哥特字体大系、经典哥特字体大系、人文主义字体大系。在讲座中,陈教授无私地分享了大量关于古文献研究的资料,并通过古文书学的研究方法为我们对其中蕴含的信息的进行了解读。
讲座的第二部分由吕珊珊老师主讲,她主要从自己在法国的求学经历出发,并对“古文字学”和“抄本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她介绍除了在历史学研究中对以文字史料为主的抄本进行研究,图书馆学和文学也将抄本作为研究对象。吕老师还介绍了研究这两门学问的法国主要教学研究机构,并详细讲解了它们开设的专业课程。对于这两门学问的未来研究方向,吕老师表示未来将更多采取数字人文以及化学分析的新视野。
在答疑解惑环节中,听众师生踊跃发言,陈志坚教授回答了关于古文字学、古文书学和抄本学的区别问题。陈教授认为古文字学的核心内容是对字体的考察,包括对字迹书写的运笔形状,怎么形成字体,以及对抄本的来源、流传、藏家的探索;古文书学主要针对格式,比如对政府文书、私家契约、密封特许状等该怎么折叠、登记、传送这些方面进行考察;古抄本学针对物理介质,考察如装订、结构、材质等方面。这三门学问之间存在交叉和重合。
讲座最后,刘寅老师再次感谢陈志坚教授和吕珊珊老师的无私分享,此次讲座令听众师生获益匪浅。
文稿|黄星宇
照片|黄星宇
责编|姜驰